聯想 【週末推書】世界中心呼喊愛的野獸——陳栢青讀駱以軍《大疫》 月夜

駱以軍小說《大疫》中有兩個明顯的敘事指向,一端動輒拉升到「全人類」、「代」,族裔或種之興亡感嘆,至大至高。一端是極小極細,對「當代生活」、「個人感覺」的深掘與命名,素描了個體心靈震顫一瞬。讀《大疫》時不有刺激感,在於心念電轉間,見小說家筆尖作大怒神甩,轉瞬可由全人類的尺度、文明的興衰起滅瞬移至生活中忽微「心內彈琵琶」、頸後細毛皆為之縠餗顫慄因為他描述而有共感的日常度量橫。

這是駱以軍小說中隱在的張力,或曰之戲劇感的由來。

但我是想問,在那中間呢?在這極端的兩造,在「全人類」尺度和個人微感覺之間,那本來就什麼都沒有嗎?有什麼作為緩衝、鋪墊、漸層色或轉場?或者,有一個什麼是聯繫並策動這小大與輕重之對比,實乃是小說家真正欲言的?

借《大疫》中小說家自語可能是,「這是個什麼都沒了的小說」。

但分明那麼美那麼美,怎麼會「什麼都沒了呢?」,駱以軍『大疫』裡頭,琉璃珠串那樣成串成撥,靈動的比喻,小丑魚一撥尾巴,無數海葵觸鬚刷刷變顏色換臉的長短句法,讀《大疫》本身確實像一種熱疾,一種上癮。

但又髒掉了。從「事件」之後,讀駱以軍變得艱難。從此以後,你看駱以軍,他寫大疫,寫疾病,你橫著數著看,你覺得那說得不只是疾病,不只是一場改變人類的大疫。

就老實說吧,所有讀《大疫》的人,都想知道,他是不是倖存了?他的傷害平復了嗎?他被毀掉了嗎?他會用這本書回應一切嗎?讀者總在找上文那個「中間的什麼」、「真正想說的」

恰如《大疫》中作為對話的潛文本之一的《紅樓夢》,榮寧二府興衰是由甄士隱和賈語村引出,故事到底是「真事隱」、「假語存」,恐怕,這只是我設想,《大疫》中驅動書寫衝動的關懷面相或說核心已被先天的(不直接說,藏在小說其他敘事裡),或者後天(變成書的過程中直接刪除了。),形成一個巨大的空缺,小說家的原始敘事衝動,興或我們已經不可而知了。

可有一個聲音是實實在在,刪不掉的,作為一段病毒的螺旋碼,也是《大疫》的內在基因序列,每隔幾章你無法不聽到一段旋律,他反覆,他不停浮現,如這一段:

他說:「我找了許多可以轉譯成基因序的人類語言,譬如披頭四的歌,譬如春江花月夜….但那些單股DNA,在寄主細胞內的反轉錄,箝上,既使控制了宿主細胞,但那個圖片的週期太短了,幾乎可以說兩三天就成為亂碼…..你知道最後成功的曲子是什麼嗎?」

他用粵語鄺美雲版的柔美唱腔,輕輕唱著:「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的眼淚忽然一直流一直流。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那是心經。小說中心經繕寫了何止一遍。

這便成大疫的奇觀。一方面,小說家的筆無物不可寫,無事不可說,時作雄辯滔滔,時有柔情哀婉,寫什麼都明白曉暢,說什麼都美不可方物,「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他心通,天眼通,說到口乾舌噪,說到來日大難。他甚至能召喚人類的文明全景啊,他能寫你個人纖毛那樣微細的感覺。

但另一方面,有些事情連這樣文字都無法,或不能去述說,只能歸結到心經中,「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在那樣意義被無窮盡懸置的音節性咒語裡被安放。

讀者只能不時聽到小說中說故事的人嘆息:「太苦了太苦了。」

但到底痛苦的核心是什麼?填充在全人類和個體,在至大之群和至小的個人感覺,在歷史與當代之間,我卻們只聽到心經迴盪。

小說中角色所言不免讓人多做聯想:「太苦了,真的太苦了,怎麼能輕盈靈性,願意原諒,好聲好氣的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何還願意坐下來,那麼柔慈的說:「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詞。」?」

心經、真言由原始語文翻譯成中文而剩下字音,字面上毫無意義,卻也蘊含一切意義。虛空藏,他只能被壓縮,卻無法還原。

《大疫》是故事會,是大夥湊在一起說故事。但所有人的故事,聽起來都是同一個聲音,那就是痛苦。他可以被壓縮,但無法解壓縮。你看到至大(以人類為單位元的)與至小(個人的發散),卻無從知道連結。他充滿碎片,但本體和必然大於原始。彷彿什麼都說了,但到底「什麼都沒有了。」這一個疫的奇觀。關於痛苦的本質性展演。通透,卻透明。可以言明,不能明說。

群體的瘟疫

《大疫》中明面以現實疫病為時間線索,半真半假敷演一個人類滅亡之世。但在小說裡還有一個斷代可作為「疫」降臨的時間軸。

我們可以注意到世代的體現。《大疫》中有諸多對世代的思考:「我們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唯一經歷過,感覺的塞滿,過剩到不可思議的地步,然後忽然間什麼都沒有了,唯一有這樣經歷的幾個人」、「 因為網路的發明,人們後來活在一個,每天為單位,數百倍於古人的經驗的,萬花筒、繁殖簇放,所有情境訊息全爆炸,兜覽進『你』這個感受者的大腦」,亦即,網路之高度覆蓋作為世代的斷代點,駱以軍要說的是資訊爆炸、時間感知比以往更快速,人們的思維、群聚方式、人際關係都因此產生改變。

小說家因此也對網路世代的孩子做出側寫,「這些年輕人自主運動的液態群體移動,可以形成全新的大故事,但同時似乎在自己只是其中一個小光點,」「全部單子位但又聚集成一大群。」

與此對比,小說中還有一些人「是網路世代之前的」、「一個比較寬鬆、渺小個人或被剝削,但不至於全部腦力和激情,全上繳一個雲端」、「比較廢」的世代。小說家自己是屬於這代的。

所以,世代的差異是存在的嗎?這無法否認。但我不覺得駱以軍頻繁提起世代──年輕VS老。老頭子VS網路新世代──做的是操作世代對立,事實是,一個理想之境應該是《大疫》中所引用的赫爾曼.布洛赫之〈夢遊人〉片段:「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屬於不同世紀的人,可他們卻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甚至是同時代人,這或許可以解釋他們為何那麼不穩定,難以合理地理解彼此,異乎尋常的是,儘管如此,還是存在著一種人與人的團結一致,一種橫跨歲月的理解。」

一種團結與相守。跨越世代之間彼此的傳承,互相扶持。那不也是小說家透過山谷中彼此接力說故事體現出來的人類劫餘之境?

但這樣一個人類科技與文明興盛終於能「讓自己舒服」的伊甸園、科技天堂,也帶來陰影。那是什麼?那就是網路罷凌的出現。或說者,罷凌背後要講的是,「群之暴力」如何在網路媒介上體現:

「『龐大數量的人群,突然變異成蝗群,單一反應模式』,但其實搞不清楚自己只是躲在龐大的群體裡,猥褻的窺淫者。這種集團性理直壯。」

「下個標題,人們就全瘋了撲向那『最壞最邪惡的滲透者」、『妖怪』、『病源』」

那是《大疫》中「病毒」的另一個象徵所在。小說家設想,「這次的大瘟疫或許也正是我們人類這三十年附著在其上,建立起來的網路新世界。超快速流動的龐大人數、金流、欲望、故事、短敘事,好像本就在搭建一個讓人類自我簡化,以合乎傳輸規格的龐大風月寶鑑的鏡像投影。」

說起來網路環境所能趨致的暴力和人類世構成的瘟疫何其相像。

而小說中說故事的人是誰呢?無論是說故事的是他,或是她,那人總是那被「群」所傷害者。

「她如果內在有一天平的秤坨,那就是『人不該無意義的羞辱他人』。

「她的感想是,人非常軟弱,比一般想像的要恐懼群體的霸凌 」

群體為何可以變成暴力?小說家在《大疫》中追溯了台灣歷史,中國近代史中的群之暴力。族群如何被化約成群,早年台灣開發之械鬥、中國文革的暴力,而在此刻讓小說中人可感的是網路上,「新網絡、 新故事具有極大的排他性。 」

張愛玲「惘惘的威脅」在《大疫》中成了「網網」的威脅。但何不將這解讀成,對於群之暴力的疲倦和厭斥。

那是在自杜斯妥也夫斯《地下室手記》的遙遠回音,「我是一個,他們是全部。」 小說家體現的地下室是,群,或是代,他們是一群,是一代,但我是一個。

我是之外。

我是那多出來的。

小說裡的山谷容納文明剩下來的人。

小說中人則發現山谷中不停冒出「多出來的人」

與其說增生,多出來,但何嘗不是,零餘。

從這裡我也很不敬的想問,你大爺駱以軍真的關心現實中瘟疫這個問題嗎?

在我看來,「山谷外大家都死了」和「大家都活著」其實是同一個意思。

瘟疫之外,一種暴力早殺死人無數次。群的暴力。網路暴力。

而他是群之外的人。

被傷害者。被孤立者。

我輩孤雛。

之外

之外在此有三個維度。

一者,事關大疫的寫作策略,和書寫者對小說、故事的認識。

所以,成為小說家意味著什麼?

那麼古典的,我們又回到愛倫‧坡小說《在人群中的人》,或班雅明論波特萊爾,「在人群之中,卻又像在人群之外」。在《大疫》中,小說家使用了科學性的「觀測者」這個詞彙,「「這些變態、異化,或說小小的變態,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有一個和他們一樣隱匿於撩亂人群中的觀測者,其實已盯上了他們。」、「那些不會知道自己可能只是因生存、夾混在那偷拐搶騙、吹奏彈唱的形貌、嘴臉,被一旁一個觀測者記錄下來」

照他的說法,小說就是「第二次」、「如那個女作家寫的:『滾燙冒煙的熱水沖進白瓷壺裡,那些枯萎乾燥的菊花又一朵朵重新綻放,第二次活過來。』」,而「『第二次』才能體會『結構之所在』」

小說家這些論述,這一方面說明故事的權柄,透過說故事,經驗得以被流傳,情感被傳遞,人類證明自己活著,「你又再活了一次。」

一方面也側面說明了小說的契約--「在閱讀小說時,我們有一個默契,那是一個『風月寶鑑』,鏡中倒影…….他們都只是『戲』、『故事』搖晃擺弄的傀儡。現代小說的出版,被書店、出版社、購買者、學院交叉 確認那是『一本小說』,而非社會版新聞或狗仔偷拍。」

小說不是新聞,不是八卦,不是紀實,不能照單全收……

《大疫》回到「一群人在山谷中說故事」這樣簡單的,古典的構想上,小說家展示了各種說故事的奇技淫巧,駱以軍是說故事的人,我以為他更側重在「說」之上。說起來,不滿足於故事,那不就是「小說」的誕生嗎?

小說不只是故事。

《大疫》是駱以軍技術的的奇觀,述說痛苦由來的核心被鑿空(或打散),但技術的硬核面,撐持一切的小說術鋼筋卻裸露了。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他小說觀的建立、對小說的理解和關懷所在。「坦白從寬」,卻在那樣狹窄逼仄的山谷,和險峻環境下(小說與現實中都是),我們看到「(駱以軍)文明的大樓是怎麼蓋起來(或留下來)」

《大疫》作為故事的容器,也是留刑地,這個山谷不只是病毒的培養皿,也是故事在養蠱,穿插各種體例,錯亂時態,顛倒夢想,那就是駱以軍的拿手好戲。也就是《妻夢狗》以來,「時間之屋」的策略。在時間之屋中,不同時段、生命狀態的人被壓縮在一起,擠在同一個屋簷下,小說的行進就是時光之屋中房間的漫遊,而故事到了最後,故事彼此破窗,破格,在某個不可能接口連接上。

「這個小說中的人物,像破碎的漂流物,或不同人之間的夢境之序,竟然可以穿透框架,跑到別人的回憶裡」

「從一個二維世界掙脫冒出…..然後又竄進另一幅畫中」

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橋段,被收容山谷的小說家說起自己的故事,是關於香港女孩安。在安的丈夫過世後,小說家照顧他,對安說故事。乃至安有一天跟他說,自己夢見亡夫了:「他就在一片綠光充盈的山谷中」。小說家忽然有此一念,「我們之所以在此相聚…..全是她那良善的念頭,一順之光幻造出來的這綠光盈滿的山谷」

這是一個故事的迴圈,連還套,站在「之外」說故事的小說家發現,他在對方身上植入一個念,而這個念催動了夢,自己竟可能是被裝在這個過了兩手製造出來的夢/故事「之內」,最外與最內此時成了莫比斯環相連,那在現實中不可能,卻在小說中成為奇觀。

這說故事的策略該也涉及他的關懷。

小說家之書寫一直有一種敏銳,他筆下總寫日常的傷害不停發生,「但只有我知道」。那意味的是,秘密的誕生。從此,我跟人不一樣了。秘密帶來的是(說故事的)權力,卻也伴隨痛苦。是詛咒。無人知曉。

這似乎也是駱以軍從出登場文壇後問出的著名問題———最裡面的房間到底有什麼?

《降生十二星座》告訴我們,最裡面的房間並不在正中央。而在於封閉性。那是無法進去的,直子之心

而小說家則在小說中製造不可能的奇觀,奇蹟,試圖尋找、破譯那個秘密──進入最裡面的房間。而進入終究是不能的吧。可在那歪歪倒倒的終究徒勞的途徑之中,我們看到的是,你那麼努力了啊,那就是愛之誕生。慈悲之誕生。悲憫之誕生。人性之誕生。

「之外」的第二個層面,從(小說)「之外」來言,也就是和現實的關係,《大疫》中不無指涉的多次指出,「我想許多他的讀者,也會習慣性的把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混淆了他小說中那些怪異變態的思想模型」、「慣性把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混淆他小說中那些怪異變態的思想模型,替他多打開一個超乎正常邏輯之外的抽屜」,我傾向把這視為一個辯解,《大疫》外的小說家也正經歷大疫,不,小說該一直就是他的疫,早在更早之前,人們就不停的比附,查核,檢查他的作為,核實他的政治傾向和思想,確認現實與小說的重合否,那和他的小說術有關,但作為小說家,他本來該在小說這個裝置「之外」,卻因此被捲入小說之中。甚至,小說裡的他可能比小說外還讓人感到存在強烈,小說外的駱以軍變得無比影薄,「之外」被「之內」捲入了,現實和小說破開一個口,他的現實被自己的虛構覆寫,只要他寫作和閱讀的行為存在,這個黑洞就不會消失。

我不知道是小說摹寫了現實,還是現實模仿了小說。我以為那才是奇觀。

綜合上述兩個層面,「之外」延伸出第三個層次,那弔詭顯示,當我們說「之外」的時候,其實已經不是在小說「之外」。

《大疫》中透過小說中人提到:「小姐說二先生說 『我絕不會和他們一樣』,但後來二先生又說『我終於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了。』」

當然這句話可以完全在小說文本層面解讀。但如果對照上述的「之外」層次之二,「事件」的影響效力如此強力,雖然小說中直面真實世界的「事件」本身空缺了,但是不是正因為小說「之外」的強效,他的催哭/摧枯拉朽,才更鞏固上述小說家堅信敘事倫理和小說家位置作為一種「之外」,所以在《大疫》中我們看到故事群、故事聚落、故事的核爆,「並不是疫情來了,我們只好說故事」,而恰恰是「疫情來了,我們因此必須更說故事」,故事本身作為一種隱在的抗衡,上述「之外」的小說倫理作為書寫者自身奉行的第一道德圭臬。它的力量,一種道的理念反而更堅定了。

但另一方面而言,小說家又擔心,面對「事件」,他是不是終究變成「我終於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了」,我也壞掉了嗎?面對暴力,金剛怒目?便又回到那句老話,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愛的瘟疫

據說《大疫》在前期書名是《愛在瘟疫蔓延時》,成書之時,「愛」不見了。但「愛」又沒有不見,小說家在《大疫》中喜言愛。

小說裡,這個自稱「北北」,這個被社交媒體和政治正確所規訓,必須在小說中不停自承自己是「異性戀直男癌」、「充滿男性荷爾蒙之意淫」的小說家,沒羞沒譟的提起愛。但駱以軍又豈會不知道,從十九世紀以來,愛已經被資本主義,被戲劇被電影被小說被各種雞湯文乃致你我的臉書,消磨的差不多了。

愛本身甚至比他貫穿全本小說的心經,更像咒語,更像是迷面。只剩下字面的意思,像是心經一般。

終究,「什麼都沒有了」,一切都被耗盡了。連小說中人物都跳出來說「愛也被屬於他的抽象維度之病毒感染」,「愛」被他一直說,卻越說越稀薄。

《大疫》中這一頁在談愛,翻過一面小說家就搞起了未亡人你看,又來了。想必所有讀者都這樣拍額頭),「他想愛她」、「但在某種意義上,是他強暴了她」,在他筆下,性是近乎理解所以身心靈交融,卻又無比暴力。小說中男性小說家與安的身體推拒還迎之舞以各種變型散落在《大疫》各事件中,也進出小說家畢生小說中,他總刻意跨過那條線,在倫常、理性、人我關係、社會性眼光之間反覆跳躍,辯證,不停自憐又自恨、自問。俠以武犯禁,駱以小說犯禁,犯罪,更犯賤。

小說家在《大疫》中舉夏目,舉川端,舉井上靖舉三島、納博柯夫等作品為例,那是他年少膜拜的小說,在這些前輩過激作品中(燒了金閣、強暴、堅硬鞋尖踢像肚腹),小說家自承那令他目眩想抵達的是「那非關色境,而是一種『對美瘋魔, 推到極致,停在那火柴棒之火苗將熄未熄之瞬』」

正因為愛被耗盡了──這場大疫也是愛被感染的瘟疫──小說家必須用燒紅的鐵鉗,用磨利的刀尖,或是溼漉漉的臭雞雞。他耍寶,他不惜作賤自己,他毀三觀,「不可以色色」,他搞變態,既「過激」、「超常」,甚至要去「上未亡人」、「像強暴」、「我丈夫死了,從此我就是人盡可夫的女人」,但在這些情節的展示中,無法預測,不能預料,卻又言之成理,在發動的瞬間,包括但不限於,等於更超出,他試圖以此重新電極,或發明「愛」這個詞彙。

說起來,政治正確一定輕鬆多了,或僅僅把「愛」字照本宣科念出來。「可那不是我的忍道。」

就算經歷那麼多,無比痛苦。窮聲哀號。就算被人視為野獸。

小說家悶頭就是要幹,要去幹,他總想用小說體現『停在那火柴棒之火苗將熄未熄之瞬』」。

小說家就是世界中心呼喊愛的野獸吧。。

電影《老男孩》裡說:「就算我是野獸,野獸也有活下去的權利。」

而駱以軍再一次用小說趨近「火苗將熄未熄之瞬」,縱然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實之肉身已經成了火柴棒。

《大疫》實體書上市,購書資訊>>>https://bit.ly/3T0so4h

【點擊看完整全文】

資料來源:鏡週刊Mirror Media

CNN 國會暴動案擬傳喚川普 裴洛西痛罵:真想狠揍他 裴洛西

美國眾院調查委員會,針對國會暴動案,表決通過,決定傳喚川普到國會作證。今天也公布最新影片,顯示暴亂當天,眾院議長裴洛西,在撤離國會時,一邊打電話找救兵,一邊痛罵川普,說要狠狠揍他一頓。

美國眾院特別委員會,調查國會遇襲案,發現新的證據顯示,川普早就決定,不管2020年大選結果如何,他都會宣布勝選。

川普前幕僚史提夫巴農:「川普會宣布勝選,他就是會宣布勝選,那不代表他真的贏了,他只是會說他自己贏了。」

特別委員會表決通過,要傳川普本人,到國會作證。在此同時,CNN獨家取得去年一月六號國會暴亂時,幕後漏網鏡頭,畫面顯示,眾院議長裴洛西一聽到國會暴亂時,川普還想到現場,簡直氣炸了。

裴洛西vs.幕僚長:「我希望他(川普)過來,我要狠狠揍他一頓,(我很樂意付錢看這一幕),我等這等很久了,因為闖入國會,我要狠狠揍他,就算坐牢我也開心。」

川普當時遭到幕僚勸阻,最後沒有到國會大廈。新公布的畫面也顯示,裴洛西在撤離時都還在通電話,堅持要完成拜登勝選認證程序,否則等於讓共和黨大獲全勝。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我們必須完成這個程序,否則等於他們取得全面勝利。」

美國期中選舉在即,川普也出動為盟友造勢助選,持續聲稱2020年大選不公。

美國前總統川普:「我們的國家被毀了。」

拜登總統接受CNN專訪時,則表示要等11月期中選舉完,再決定要不要競選連任。不過他很有信心,可以再次選贏川普。

美國總統拜登:「我相信我可以再次擊敗川普。」

美聯社分析,川普肯定拒絕接受傳喚作證,因為只要期中選舉共和黨能贏得上風,拿下眾議院,幾乎可以肯定傳票會被撤回,對川普教唆國會暴亂的調查,也會不了了之。

資料來源:TVBS新聞網

日本天團 林志玲回家AKIRA愛相隨將來台定居 AKIRA

日本天團「放浪兄弟」(EXILE)成員AKIRA(黑澤良平)2019年與林志玲結婚,夫妻倆婚後長住日本,今年除夕宣布喜獲麟兒。近日疫情趨緩,隨著邊境管制措施逐步鬆綁,林志玲日前也悄悄返台,還將在下周日出席新書《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修養之道》簽書會,據悉,AKIRA也將來台定居,陪伴老婆小孩。

AKIRA的經紀人昨透露,因為他接下來1年團體活動較少,多了不少自己的時間,寵妻的AKIRA,覺得長期以來幾乎都是志玲姊姊配合他在日本居住,因此換他來台陪伴家人,只要有空就都會待在台灣,有工作再回日本,目前陸續洽談一些在台工作。

金馬影展昨曝光12部亞洲片單中,也包含AKIRA參演的日片《最後的武士》,11月是否有機會參加金馬獎頒獎典禮?經紀人表示「當時有工作在日本,目前也尚未收到金馬獎邀約」。

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

防衛省 新/安倍晉三骨灰離開住家!運抵武道館 自衛隊鳴砲19響敬弔 安倍晉三

國際中心/黃韻璇報導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日前遇刺身亡,享壽67歲。日本今(27)日下午將在東京日本武道館舉行安倍晉三國葬,國葬於日本當地時間下午2時(台灣時間下午1時)登場,稍早安倍晉三的骨灰已經離開家中,運抵武道館會場。

安倍晉三的骨灰於日本時間下午1時20分((台灣時間中午12時20分)從家中出發,由20名自衛隊在安倍家門前進行儀仗表達弔意,沿途將經過防衛省、東京都北之丸公園,抵達東京日本武道館後,將有包含儀仗隊員等預計有1390名自衛隊員參加。

載著安倍骨灰的車子抵武道館時,自衛隊員將鳴砲19響敬弔,武道館周邊沿街會有自衛隊員列隊致意,自衛隊的音樂隊也將演奏。

國葬儀式於日本時間下午2時(台灣時間下午1時)登場,全程約3小時,日本政府估計實際出席人數約4300人,包含台灣、美國等218國及地區、國際機構代表。

資料來源:三立新聞網 setn.com

獨家/根本8點檔!女星聽聞「男友借錢逼墮胎」訊息崩潰 驚人結局曝 劉建偉

記者劉建偉/專訪報導

以一首《雨不停》紅遍大街小巷的創作歌手陳思函,睽違10年終於再度發行新專輯《動物直覺》,而這幾年她也沒有停下來,除了配唱,近期也剛跑完王心凌的合音,她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笑說:「做音樂真的要花很多錢。」坦言過去做專輯有被侷限住,只能做一個面向,但她自認是一個很多面向的人,所以這張專輯呈現很任性的自己,沒有要服務大眾,就是要讓大家介紹「陳思函」這個人,而一向直覺很準的她,透露感情上就很不準,遇到一個渣男堪稱8點檔劇情,至今讓她印象深刻。

陳思函表示先前有一個男朋友,有帶回去給家裡的人看,通常都是爸爸才會觀察男生,畢竟只有男生了解男生,但不同的是,反而爸爸贊成,媽媽卻要陳思函觀察一下,後來有一陣子她到上海參加選秀節目,竟收到一個女生的私訊,跟她說「把男友還給我,他讓我懷孕、逼我墮胎,還跟我借20萬,可不可以還給我」,看到這樣的訊息,陳思函認為太扯,跟男友相處這麼正常,甚至給男方看,對方也說不認識。

再過一陣子,收到的就是男友跟一個女生在調情的聊天截圖,內容還有提到很想上對方,本來不太相信的陳思函,看到一些男友家的細節內容,開始懷疑了,才發現傳訊息的人,是對方的朋友,她看到陳思函覺得是好女孩,不希望被騙,也捨不得自己的閨密。

比完賽回到台灣的陳思函,在上海已經崩潰一次,直接把截圖跟證據都放大列印出來,沒想到男友第一句是回「妳追蹤我手機」,聽到這一句陳思函心裡都了解了,相當難過,也問了男方說「你愛過我嗎?」,只是被問到男友的回答,陳思函也笑笑地說「忘記了,不重要了」專輯有一首歌《Sorry My Man》是寫被背叛的歌,但她坦言當時還沒有遭背叛過,後來在錄這首歌時,終於體會到絕望,邊錄邊哭。

睽違10年再發行專輯,陳思函希望未來可以辦一場屬於自己的演唱會,還聽到全場大合唱自己的歌,另外還有一個期望,就是靠自己的專輯,養一個團隊,持續不斷做出好的音樂,只是這需要賺更多錢,也以這個為目標。

x 不良行為,請勿模仿!

資料來源: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外套拿出來!「明起變天」這天探22度 下周恐又有雙颱 蔣季容

生活中心/蔣季容報導

今(18)日受到南瑪都颱風外圍水氣影響,北部與東半部全天有短暫陣雨。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廖于霆指出,週一下半天起北部東北部會有較明顯的涼意,週二高溫下降到26至29度,低溫則是22至23度,「可能要拿出薄外套了」。

廖于霆表示,今日受南瑪都颱風外圍水氣影響,北部與東半部全天有短暫陣雨,午後各地山區也有陣雨發生機會,其他地區是多雲時晴的穩定天氣。氣溫方面,北部東北度高溫29至31度、低溫24至25度;中部高溫31至32度、低溫22至25度;南部高溫31至33度、低溫24至26度;花東地區高溫31度、低溫23至24度。整體感受起來白天不至於太悶熱,夜晚稍微有點涼感。

廖于霆透露,預計週一下半天起北部東北部天氣將有所變化,因為北風南下,帶來一波近期較明顯的涼空氣。週二北部東北部的高溫將下降到26至29度,夜晚低溫則在22至23度之間,感受上來說應該有較明顯涼意,可能要拿出薄外套了。不過中南部跟花東地區影響較小,日夜高低溫略降1度。

然而涼空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廖于霆說,週三起各地氣溫逐漸回升。天氣方面因為北風帶來乾空氣,各地都是晴時多雲的穩定天氣,可以持續到週四,週五後東北風增強,台灣周邊水氣多,北部東半部天氣可能將轉不穩定。

至於南瑪都未來路徑,廖于霆表示,颱風今明兩天接近日本九州,之後橫掃日本本州,將為日本帶來明顯風雨。在南瑪都離開後,菲律賓東方海面持續有熱帶擾動活躍,「下週可能還會有一到兩個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形成」,一旦有颱風或熱低在台灣附近活動,就要留意它們可能對台灣的天氣影響。

觀看全文請點:https://reurl.cc/eOnNZW

資料來源: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工會 遭指參加造勢活動是假的 李坤城:確實是工會自發挺林佳龍 譚傳紹

[周刊王CTWANT]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今(14)日上午出席「多元計程車司機工會挺林佳龍」造勢活動,但稍晚台北市多元化計程車產業工會發言人譚傳紹卻發出新聞稿表示,造勢活動主辦人李威爾多次「冒用」多元化計程車工會理事長名義參與政治活動,工會將對李威爾保留法律追訴權;對此,林佳龍競選辦公室發言人李坤城表示,李威爾是「台灣數位平台預約接送從業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從頭到尾都沒說是「台北市多元化計程車產業工會」,不解為何有冒用問題。

林佳龍今早出席李威爾舉辦的活動時,指出事先並不知情工會有力挺活動,但在收到工會所製作的支持影片時非常感動。其實,這不是第一次李威爾力挺林佳龍,早在今年3月底李威爾就以「台灣數位平台預約接送從業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名義,送舉薦書給民進黨中央、台北市黨部及總統府,支持林佳龍選台北市長。

譚傳紹說,李威爾多次在公開場合及公開記者會上,冒用多元化計程車工會理事長名義,並四處以多元化計程車工會名義,試圖參與市長參選人的政治活動,甚至穿上民眾黨桃園市長參選人賴香伶競選團隊的制服。根據譚傳紹提供的資料,台北市多元化計程車產業工會理事長為胡偉成,而非李威爾。

譚傳紹說,今天李威爾又藉由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先生做媒體露出,本工會向來以行政中立為原則,不參與任何政治競選活動,因此盼能向外界釐清此人身份,切勿再讓其以多元化計程車工會名義進行混淆,本工會也將對李威爾保留法律追訴權。

對於相關爭議,李坤城表示,李威爾是「台灣數位平台預約接送從業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從頭到尾都沒說是「台北市多元化計程車產業工會」,今天的活動也是工會自發挺林佳龍,並邀請候選人參加。

李坤城指出,林佳龍過去在交通部長任內,協助產業在法規上的修正和調整,也看到台灣未來社會產生的問題推動通用計程車,李威爾同時也是通用計程車及多元化計程車的司機,台灣數位平台預約接送從業人員產業工會本身也是多元化計程車的工會,不解為何有冒用的問題。

原始連結

資料來源:CTWANT

西敏寺 英女王逝世/曾在這裡與菲利浦親王成婚 英女王葬禮將辦在西敏寺 宣信者愛德華

[周刊王CTWANT] 英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8日駕崩,葬禮將在10天後於西敏寺舉行(Westminster Abbey),最後下葬在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喬治6世紀念禮拜堂(King George VI MemorialChapel)。而這座西敏寺教堂一直是英國王室舉行喪禮或登基移是重要的地點,對王室而言深具意義。

根據「abc News」報導,伊莉莎白二世女王葬禮預計將於西敏寺舉行,並在英國全境默哀2分鐘後,下葬在溫莎城堡橋治六世紀念禮拜堂,長伴在父親喬治六世國王與丈夫菲利浦親王(PrincePhilip)身邊。報導指出,西敏寺通常可以容納2200名與會者,還可以額外安排座位,最多可容納8000多人,預計屆時不少政要將會出席女王葬禮致哀。

根據西敏寺教堂官方網站資料,該教堂在英國具有特殊地位,是由君主直接管轄的教堂,而且與已故的英國女王有著特殊的關係,她一生中有許多重要的時刻,就發生在這座教堂中。

公園1040年代,盎格魯-撒克遜王朝君主宣信者愛德華(Edward the Confessor),在一座本篤會修道院原址上,擴建成一座石教堂,隨後威廉一世(William I)於公元1066年首次在此登基,接著亨利三世(King Henry III)於1245年下令,將其打造成哥德式建築風格大型教堂。

西敏寺至今已經舉行過38次君主加冕登基儀式,其中就包括1953年她自己的加冕典禮。此外,11歲的伊莉莎白公主也在1937年,於西敏寺看著自己的父親登基、1947年她與菲利浦親王在此結婚。

威廉王子的母親黛安娜王妃1997年因車禍喪生後,也在西敏寺舉行葬禮,大至今30位的英王與女王之中,約有18人埋葬在西敏寺;此外,英國古今中外重要人物,也都於西敏寺下葬,包括狄更斯、牛頓、達爾文、山繆.詹森、霍金等。

原始連結

資料來源:CTWANT

Marlo 英國高球小狗 6年找到6000顆高球 Jefferson

英國有一隻6歲的小狗,牠的主人意外發現特殊技能,這隻小狗會專門尋找高爾夫球,多年下來,這隻高球狗找到大約6000顆、隱藏在球場草叢內的小白球,而這隻小狗的特殊技能也受到關注,受邀參加高球貨櫃裝置藝術計畫,撿來的球會巡迴世界,最後也會拍賣用來挹注高球運動。

英國這隻6歲的小狗,特殊技能就是專門尋找消失在球場內的小白球。這隻小狗叫做Marlo,主人Jefferson意外發現牠的天賦,不過這一切的一切,可能也跟主人喜愛高球脫離不了關係。而就從發現Marlo,會尋找高球開始,他們合力找到大約6000顆被遺落的小白球。Jefferson家裡有滿滿的高球蒐藏,都是他跟他的愛犬一起獲得的戰利品,而Marlo的特殊能力也獲得關注,他們參加一項DP高球貨櫃裝置藝術的計畫,撿來的球,不但最後會登上DP世界巡迴賽的舞台,貨櫃最後也會出售,作為挹注高球發展用途。

資料來源:民視

中華泳協 2022日月潭公開水域游泳錦標賽及SUP立槳競速賽 熱鬧登場 林明溱

眾所期待的2022日月潭國際萬人泳渡嘉年華盛會,在軒嵐諾颱風近逼攪局威脅下,3日獲天公作美出現好天氣,率先由第8屆日月潭公開水域游泳錦標賽及第3屆日月潭SUP立式槳板賽「暖身」登場,共1613名選手井然有序依序分三梯次下水出發競速,賽程緊湊精彩且平安圓滿完成。其中攸關中華泳協選拔國手參加國際馬拉松游泳賽資格的菁英競賽男子組,再度由卓承齊以29分29秒奪冠,並在這場賽事保持不敗戰績;女子組則由鄧羽彣以31分02秒封后。

代表縣長林明溱主持開幕及鳴槍的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指出,因應疫情變化,4日登場的第40屆日月潭國際萬人泳渡,將採取最高規格的防疫措施,共計1,669隊,參加人數計18,709人,包括在台外籍泳客286人參加,身障泳士也有180人,縣府會持續在中央氣象局指導下調整各項防颱因應準備。

陳副縣長指出,今天率先舉行的日月潭公開水域游泳標賽,不僅是選拔國手的正式賽會,更是全套防疫措施與工作人員的暖身與檢驗機會,事實證明,除了工作人員熟稔落實要求、維護,活動區域內下水前後須配戴口罩等等各項防疫管制外,很高興看到所有選手及遊客觀眾都充分主動配合戴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離,讓縣府對明天的萬人泳渡日月潭的有效防疫及順利圓滿完成更具信心,也祈祝老天繼續降福讓明天的賽會也有個好天氣。

3日的賽事由國內方興未艾的SUP立式槳板運動共46位選手率先出發,挑戰全程3公里的日月潭公開水域立槳競速大賽,隨後日月潭公開水域泳渡菁英組19名好手及競賽分齡組93名選手,不背浮標以自由式挑戰朝霧到伊達邵碼頭橫渡日月潭面的3000公尺長泳,需背魚雷浮標的挑戰組更有多達1455人參加。

因應防疫,所有選手下水前及上岸後都配合配戴口罩,除自備防水袋的泳客下水前將口罩妥善收好外,主辦單位也準備垃圾桶供泳客在下水前丟棄口罩,上岸時則由工作人員主動提供新口罩。選手及遊客也都主動配合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公開水域菁英競賽組前三名如下,男子組卓承齊、曾楷文、廖梓丞,去年第2名也是卓承齊之弟的卓沛齊則獲第4名;女子組前三名為鄧羽彣、詹庭瑜、王怡臻。

資料來源:台灣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