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G 印尼震後第4天仍餘震不斷 災民對未來茫然 亞妮

距印尼地震重災區古格南(Cugenang)約10公里的喬格羅公園已成為災民暫住的安置中心之一。其中一家人的房屋被震毀,在鄰近的安置所住了一天後,因餘震不斷,擔心危險,才搬到離震央較遠的安置點,他們對未來感到茫然。

印尼氣象氣候暨地球物理局(BMKG)表示,印尼西爪哇省21日發生的淺層地震規模5.6,震央位於首都雅加達(Jakarta)東南方約75公里的席安約鎮(Cianjur),震源深度10公里。

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增至271人,仍有40人下落不明。因氣象預報未來幾週都下雨,恐發生第2次災難。

印尼政府在公園搭建數頂帳篷,並設置臨時醫護中心,軍方也投入協助發放物資。昨天才到喬格羅公園(Taman Joglo)的災民亞妮(Eneng ratna)告訴中央社記者,前兩天也是住在帳棚,但因為離震央較近,餘震不斷,上下搖晃很可怕,擔憂安危才在昨天搬到這個安置中心。

亞妮一家人在地震中幸運逃過一劫。她說,地震時,第一時間抓著孩子衝出房屋,當時在外面玩的女兒被隔壁房屋掉落的屋頂碎片砸傷。亞妮說:「餘震不斷,且地板上下搖晃,這是我一輩子感受到最強烈的地震。」

亞妮的家在地震後倒塌,發生多起餘震和爆發土石流後,房子幾乎被夷為平地,家裡的物品全毀。如今放在角落用塑膠袋裝著的兩包衣服,是一家七口的所有家當。

亞妮說:「現在不能進去房子,什麼都沒了。」面對未來該何去何從,亞妮的先生金(Gin Gin Ginanjar)無奈地搖搖頭向中央社說:「我不知道。」但他們仍慶幸全家人活了下來,因隔壁鄰居有2人來不及逃生而被地震引發的土石流活埋。

金在銀行上班,地震發生後急忙趕回家,看到家裡已經倒塌一度非常擔心,還好後來確認全家平安。他說:「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安置的地點,全家人不知道要住哪裡。」

來自大城市的物資正源源不絕湧入,中央社記者觀察,災民最需要的食物、日用品和帳篷都已陸續送達。軍方代表丹尼爾(Daniel)表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治療傷患。另外,他們擔心災區可能爆發傳染病,且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還沒結束,因此如何預防疾病傳播也是現在關注重點。

丹尼爾向中央社說:「許多災民經歷生離死別,因此如何協助他們面對心理創傷是接下來要做的事。」(中央社)

資料來源:TVBS新聞網

東北角管理處駐警隊 25年來首次 龜山島北爪崩塌 北爪

花蓮地區連續2天地震,宜蘭縣等地區都有感,位於宜蘭外海的龜山島,24日有賞鯨船解說員發現,龜山島至少有25年不曾崩落的「北爪」,出現宛如土石流般的景象;下午龜山島南側的「眼鏡洞」出現崩落,不過學者認為,就以地質學來講是正常的現象。

賞鯨船凱鯨號昨上午繞行龜山島,解說員李孝為遊客解說,但他發現位於龜山島北側的「北爪」有大量土石崩落,靠近「北爪」處的海面濁黃成一片,是他從未看見的自然現象,他趕緊向遊客解說這是新的崩塌點,也讓目睹的遊客嘖嘖稱奇。

李孝表示,北爪崩落應該與23日凌晨的花蓮地震有關,加上近日宜蘭多雨,讓土質變得鬆軟,才因此崩落;只見泥水都被沖刷下來,感覺像是土石流,雖然跟地震有關,但這應屬自然的風化現象。

東北角管理處駐警隊隊長許源豊表示,龜山島的岩層如同巧克力脆片,一剝就掉,但龜山島南側地形較為陡峭,通常發生崩落都在南側,「北爪」崩落他是在23日傍晚接獲漁民通報,是他接觸龜山島25年以來第一次,「真的是很罕見!」

昨下午賞鯨船宏棋號解說員簡逢均也發現,位於南側的「眼鏡洞」出現明顯的落石。但他認為,是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如風化作用等,不完全跟地震有關。 地質學者江協堂說,龜山島發生崩落現象,就以地質學來說是很正常,而龜山島的崩落就屬地形陡峭的龜首處最多;他曾在龜山島探勘時,在無地震的情況下,目睹過龜首處的落石滾落,在龜首處的海平面還可以看到很多落石堆。

江協堂表示,龜山島其實是由兩個火山組成,龜首與龜甲各一個火山,雖然崩落情況常見,但民眾不至於感受到龜山島發生改變,畢竟就以地質學上來說,是要以千年、萬年來看待,除非發生類似九二一大地震,讓地表發生顯著變化,不然地質作用是非常緩慢。

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